从企业到政府均建立起可追溯责任机制,并使触犯食品安全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加大成本,是避免食品安全门事件再次扩散的当务之急。
对于公众而言,这个2008年年产值仅为100亿的珍珠市场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放大在镁光灯下——一些浙江加工商用近于零成本的贝壳粉替换珍珠粉,几乎毁掉了诸暨珍珠药用市场此前积蓄多年的好名声。为了去除贝壳表层的脏东西,商家们甚至不惜动用危险的氢氧化钠来去除贝壳表面的角质层。而氢氧化钠在食品加工中被法令严禁使用——它的极强腐蚀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毫无疑问,这是继三聚氰胺、激素奶粉、苏丹红、砒霜水等丑闻曝光后,刚在去年被列入《食品安全法》管辖范围的保健品市场领域掀起的又一场重大信任危机。如今依靠使用珍珠粉来美容的女性消费者也变得忧心忡忡,担心自己高价购买了由廉价贝壳粉制成的“珍珠粉”。在这场由媒体挑起的“珍珠门”背后,是否还潜伏着更多的不信任?究竟是谁的失语,谁的过失引发了此类危机的一再爆发?在质监部门面对激素超标审查时惊爆的“指标未列入检验测试范围”的推诿中,我们不禁要问,中国食品产业生态链上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错?
阮华君的说法透露了些许端倪。“珍珠粉行业中,从产量的角度看,充斥着许多可能由贝壳粉冒充珍珠粉的加工商,以珍珠为原料的正规军则不很多。”这位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法学硕士是浙江长生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尽管他所一手创办的长生鸟药业坚持做正规军,但它和目前已在A股上市的山下湖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诸暨珍珠龙头加工公司仍因不同原因被媒体卷入了这场“珍珠门”风波中。珍珠加工业此前一直是浙江名镇山下湖镇的重点产业之一,今年前八个月,销售规模在40亿,占全国珍珠珠宝、饰品、药用市场约八成左右的销量。
阮华君看来,在终端市场上可以以不到10元一袋价格销售的纳米珍珠粉在商业上几乎是不可操作的。“即使统货珍珠的采购价格都不只这些,更别说后续投入的研发、固定资产、税金、人工及包装材料费。”
为何仍有大量公司能够存活?在诸暨,光珍珠加工型企业就多达2500家。早在战国时期就被列为贡品之一的中国珍珠业是否面临养殖产量不够,或深加工技术难题?
中投证券在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的一份深度调研报告中称,2006年中国淡水珍珠产量已经占全球珍珠总产量的95%以上。但由于养殖淡水珍珠的水域条件要求非常高,全国适宜淡水珍珠养殖的区域有限,珍珠养殖面积上升的空间较小。“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淡水珍珠产量提升空间很小。”
此后,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禁养限养珍珠的政策逐步出台,直接使得中国珍珠养殖水面面临锐减趋势。专家预测在产量锐减和质量提高的作用下,珍珠产品价格预计在国际市场上珍珠价格会有30%-50%的涨幅,甚至更高。成本障碍显然成为生存之下铤而走险的缘由之一——在珍珠被人工取出后,贝壳几乎就成为废弃物,获取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由于贝壳粉与珍珠粉的成分相仿,而其碾磨难度又远远低于珍珠,大量轻松拿到食字号的“小作坊”企业充斥坊间。
尽管浙江省诸暨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正在联合相关企业及浙江大学研究甄别贝壳与珍珠之间在药用方面的成分差异,但由于目前尚未有最终定论,珍珠粉被贝壳粉替代以低价充斥市场的做法依旧屡见不鲜。
“这毫无疑问冲击了正规军市场。”阮华君表示,“现在我们要面对一个问题,对消费的人的印象是感觉我们在欺骗他们。这里面装的不是真的珍珠粉,而是用贝壳做的。”
阮华君认为,消费者就会误以为,珍珠本来就这样廉价,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问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长生鸟被卷入“珍珠门”漩涡还背负了另一重“罪名”——由长生鸟珍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3年研发而成的纳米级颗粒珍珠粉由于与2005年颁布的《纳米材料术语》国家推荐标准不符而被要求暂停销售所有含有纳米字样的珍珠粉产品。在2003年正式将自主研发的纳米级珍珠粉投产之后,由于纳米珍珠粉的氨基酸释放率、钙吸收率、透皮吸收率等都比普通微米级的珍珠粉要更易于吸收,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都在临床上被应证要优于普通珍珠粉,长生鸟事实上引发了一场珍珠粉市场上的“纳米”跟风潮。
尽管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妆品分技术委员会在2008年组织国内专家和全体会员对《纳米珍珠粉行业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并形成报批稿,但由于种种原因,关于纳米珍珠粉行业标准至今仍未出台。这也为市面上纳米产品“培育”了良莠不齐的生存土壤。正在全面调整产品结构的长生鸟认为,由于行业标准缺失,同时也过度自信与依赖自主研发的技术,反而使公司在产品升级以及品牌塑造方面缺失了该有的重视。“几千年珍珠美容的文化传递下来,这个行业里一定是有好的企业。这里面除了政府要管好,企业也需要继续自律,更需要转变发展思路。”阮华君说。
在媒体曝光报道中,人们猛地发现,从“奶粉早熟门”到更早的乳业三聚氰胺,关乎民生的食品、保健品行业事实上正在被一个个利益怪圈所包围。仅仅要求从业者自律几乎没办法杜绝此类不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诸暨珍珠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该产业年产量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0%、全国总产量的80%,慢慢的变成了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中心、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作为诸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呵护这一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父母官的重要工作。
本网记者在查阅到,早在2010年5月间,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根据《关于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违法添加等专项检查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52号)有关要求,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度全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的通知》和《浙江省2010年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安排》。但在监督检查的范围中,珍珠保健品并未列入其中。
对上述行业都会存在的造假行为,浙江省相关监督部门究竟一直采取了怎样的态度目前我们并不得而知。不过有第三方观察人士指出,无可否认,中国目前先行的食品药监机构拥有多权集中的倾向必然使食品安全领域“危机四伏”。珍珠门事件也只是管中窥豹。据了解,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是根据美国FDA体制建立起来的,而美国这一体制最为核心的价值在于其本身可接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而中国现行的食品监督机构却没办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制衡,透明运行”。这样的体制缺陷不仅使得监督机构具有独裁权,丧失向信息不对称的公众消费的人提供必要的知情权,更可能在问题发生之后,发生与质检、工商等多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导致面对大量公众的“监管缺位”的质疑,而没有真正的责任实体承担对应的处罚,使得监督成为空谈。保健食品行业是食品产业中重要的分支行业,较之一般食品具有其更为特殊的特性。2008年年初国家部委调整,将负责保健食品的审批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入了卫生部,而《食品安全法》修订案也是在去年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上才提出要为保健食品制定高于一般食品的严格规定,此次珍珠门事件使保健品领域的安全性再次受到重视。
诸暨人说,诸暨谐音“珠玑”,珠与玑,都寓意珍珠。如何真正让珍珠产业变成“真珠”,发挥其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